在興義的街頭巷尾,有一種美食總能在炎炎夏日里吸引眾多食客的目光,那就是興義涼剪粉。它是興義人極為喜愛的特色小吃,每到夏天,吃上一碗涼剪粉,既能滿足味蕾的渴望,又能驅(qū)散暑氣,帶來清爽的感覺。
興義涼剪粉的歷史源遠流長,據(jù)傳已有上千年的歷史。它的制作工藝完全采用純手工,不添加任何添加劑,是當(dāng)之無愧的純綠色小吃。制作涼剪粉的主要食材是大米,通常會選用較糙的米,以“貴曹米”為最佳選擇。制作過程頗為精細,首先要將選好的大米淘洗干凈,用涼水泡八小時左右(若用溫水浸泡,時間可減半)。泡好后,按照1:2.5:0.1千克的米、水、熟飯的配比混合磨成漿,并用器皿裝起來。接著,把特制的杉木蒸籠(長52公分,寬45公分,每架蒸籠三到五層不等,每層間隔10公分)放置在直徑100-110公分的炒菜鍋上,在鍋中加入三分之一容量的水,用火將水燒沸。然后,用小湯勺盛一勺米漿(一勺0.05千克)倒入粉盤中(粉盤50公分,寬35公分),搖動粉盤使米漿自然流動鋪滿盤底,再從蒸籠側(cè)面(特別的盤口)插入,蒸三分鐘即可取出。將已熟的米粉從盤中取下疊為五折,最后用十公分剪口的剪刀按一公分一條依次剪裝碗里,這便是“剪粉”名稱的由來。還有一種制作方法,是將優(yōu)質(zhì)的大米放入水中浸泡一夜左右,然后用石磨把大米磨成米漿,在鐵盤中刷少許的熟油,放入一定數(shù)量的米漿并攪拌均勻,雙手握住鐵盤,把米漿均勻鋪開,這一工序十分關(guān)鍵,米漿鋪得太厚,做出來的粉皮不好吃甚至?xí)逞溃t蒸熟后的米皮無法從鐵盤中剝出。把米漿鋪好后,將鐵盤置于蒸籠中,用大火蒸5至10分鐘,取出后米漿即成粉皮,最后將粉皮剝下,掛在竹竿上晾曬、冷卻,疊在一起,涼剪粉就基本做好了。
做好的興義涼剪粉粉皮薄如紙、白如雪,柔韌且筋絲好,不易斷裂。要想讓涼剪粉的美味充分展現(xiàn),加入豐富的調(diào)料是關(guān)鍵。常見的調(diào)料有油辣椒、西紅柿醬、酸菜、綠豆芽、酥黃豆等十幾種。這些調(diào)料相互搭配,巧妙組合,讓涼剪粉呈現(xiàn)出酸、辣、清爽、柔軟、可口、開胃的獨特風(fēng)味。不少食客品嘗后贊不絕口,有的說:“第一口下去就被驚艷到了,爽滑的粉皮裹著香辣的油辣椒和酸爽的酸菜,層次超豐富,每一口都超滿足!”還有的稱贊:“這涼剪粉口感太絕了,粉皮勁道有韌性,調(diào)料香得恰到好處,吃了就忘不了!币豢谙氯,爽滑勁道的粉皮與各種調(diào)料的味道相互交融,油辣椒的香辣、酸菜的酸爽、西紅柿醬的酸甜、綠豆芽的清脆以及酥黃豆的香脆,共同在舌尖上演繹出一場味覺盛宴,讓人回味無窮。而且,涼剪粉還有一種獨特的吃法,即將整張剪皮裹上作料,這種吃法被稱為裹剪粉,別有一番風(fēng)味。
興義涼剪粉不僅在興義本地廣受歡迎,近年來,隨著外出務(wù)工人員的流動,部分羅甸人將涼剪粉帶到了江浙地區(qū),也受到了當(dāng)?shù)厝说馁澷p和喜愛,影響力逐漸擴大。在興義,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售賣涼剪粉的店鋪和攤位,無論是在熱鬧的夜市,還是在日常的早餐攤點,都能品嘗到這道美味的小吃。一些涼剪粉店憑借著獨特的口味和優(yōu)質(zhì)的服務(wù),吸引了眾多食客,成為了當(dāng)?shù)氐摹熬W(wǎng)紅”店鋪。一位老顧客感慨道:“我在這家店吃了十幾年涼剪粉了,味道一直沒變,每次來都像回到小時候,老板人也好,特別親切!边有游客評價:“來興義旅游偶然吃到這家涼剪粉,直接被圈粉,走的時候還想再打包幾份帶走!
興義涼剪粉,這道獨具特色的美食,不僅是興義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更是興義飲食文化的重要載體。它承載著興義的歷史記憶和風(fēng)土人情,以其獨特的風(fēng)味征服了無數(shù)食客的味蕾。相信在未來,興義涼剪粉將繼續(xù)傳承和發(fā)揚下去,把這份獨特的美味傳遞給更多的人,讓興義的美食文化在中華美食的大舞臺上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。